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
2022-10-12 17:06:40 来源:心理科 作者:心理科 字体:【 分享到微信


高分辨力超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超声和临床诊断的重要目的,各种检查技术均围绕这一目的开展,甲状腺穿刺活检常常能够明确结节的病理性质,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

甲状腺穿刺可分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两种方法,粗针穿刺的优点是获取组织量大,但对甲状腺正常组织损伤较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甲状腺结节一般较小穿刺阳性率低;细针穿刺技术很早就应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但直到20 世纪 80年代初才开始在欧洲以及北美的一些临床医学中心得以应用。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可分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和触诊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对于临床明确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可采用,对于无法触及和囊性成分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以及未获得满意细胞US-FNAB学诊断的结节, 能充分发挥其精确定位的优势,提高甲状腺结节穿刺的准确性。

哪些患者需要做FNAB?
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B)是区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最可靠的方法,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但并非每个甲状腺结节病人都要做FNAB检查,FNAB检查主要针对以下患者:

1、结节直径>1cm,超声检查显示有恶性征象(如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内部微钙化、结节纵横比>1、结节内部血流丰富等)的甲状腺结节。
2、直径≤1cm的甲状腺结节,不推荐常规行穿刺活检。但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
①超声检查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
②B超检查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③儿童及青少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
④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MEN2)家族史;
⑤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⑥PET-CT显像阳性,提示有高摄取灶者

哪些情况不能做FNAB?

1、具有严重出血倾向,凝血机制有障碍者;
2、长期服用抗凝药;
3、穿刺针途径可能损伤邻近重要器官;
4、检查不能配合者,如频繁咳嗽、吞咽;
5、女性月经期为相对禁忌证;
6、穿刺部位感染,须处理后方可穿刺。

如何解读FNA结果?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美国TBS(The Bethesda system)六级分类报告系统,其具体解读如下:

Ⅰ级: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占比<10%)。主要指适合镜下观察的细胞少,这和穿刺操作、涂片固定等有关。该类别恶性风险约1%~4%。建议至少间隔3月后再次穿刺,对连续两次标本不满意或无法诊断者,应考虑B超随访或手术。
Ⅱ级:良性病变。最常见(>60%),镜下一般可看到良性滤泡细胞和炎性细胞,恶性风险只有0~3%,该类患者无需手术,只需间隔6~12个月临床随访,持续3~5年。期间如结节明显增大或超声发现异常,建议再次行穿刺活检。
Ⅲ级: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滤泡性病变。镜下细胞出现非典型性,但还不够诊断为Ⅳ、Ⅴ和Ⅵ类。该类别恶性风险约5%~15%,建议3个月后重复穿刺,重复穿刺仍不能确诊者,如超声提示恶性风险高建议手术。
Ⅳ级: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镜下主要为微滤泡或嗜酸细胞。该类别恶性风险约15%~30%,细胞学检查对滤泡性病变无法准确区分良恶性,仅起筛选作用,其良恶性判断主要靠术后病理检查,因此建议手术切除。
V级:可疑恶性肿瘤。镜下距诊断Ⅵ级在细胞量或异型性方面尚稍有欠缺,其恶性风险高达60%~75%,建议手术切除。
Ⅵ级:恶性肿瘤。该类别恶性风险为97%~99%,尽快手术切除。

FNA会导致癌灶播散吗?

尽管目前FNAB在国内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对穿刺后是否会发生肿瘤播散心存顾虑,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穿刺是根据负压吸引的原理,用细针穿刺抽吸取材,吸取的组织由于负压藏于针芯中,不会漏出而污染其他层次的组织,故无肿瘤扩散之虞。

US-FNAB的展望

US-FNAB是目前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最敏感最有效的方法,US-FNAB 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良性结节误诊而造成患者的痛苦。尽管目前还面临滤泡性质的病灶中不能明确结节的良恶性 分子标志物诊断特异性不足等问题,但随着穿刺技术的不断成熟 免疫分子水平的研究不断进展以及各项评估标准的日益成熟,US-FNAB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